|
贵州招聘栏目:贵州要闻、综合招聘、贵阳招聘、遵义招聘、毕节招聘、铜仁招聘、安顺招聘、黔南招聘、黔东南招聘、黔西南招聘、六盘水招聘、人事招考、 其他信息 |
||||||||
|
◆ 你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贵州新闻招聘信息 >> 正文 | |
织金:厚植生态底色 谱写绿色篇章 |
|
阅读:1753次 发布时间:2024-05-23 |
夏日的织金,草木葱茏,满目苍翠。绿水青山的美景,如翰墨丹青为群众的美好生活画卷添上一笔浓墨重彩的幸福底色,似能工巧匠为百姓开启出一条增收致富奔小康的“绿色通道”。 生态茶场。王春府摄 小茶叶成就大产业 云雾袅绕,茶香扑鼻。走进织金县双堰街道“织金县桂花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内乌蒙利民生态茶场,绵延山头的上万亩茶树一片翠绿,郁郁葱葱。茶场里,上百名村民正三五成群地挎着竹篓,动作娴熟地采摘着枝头的点点嫩芽,原本沉寂的山头热闹非凡。 “十年前,一场大火导致万亩青林被烧毁,整个山头生态环境受到重大打击,变成一片荒山。”贵州乌蒙利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基地负责人蔡靖介绍说,2012年,公司开始尝试在遍坡疮痍的“火山”上种植茶叶,探索在“复绿”的过程中,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提升。 历时12年,乌蒙利民生态茶场种植面积从最初的1500亩增长至10000亩,并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发展茶叶种植40000余亩。年均为周边乡镇提供用工84000人次,年发放务工工资1680万元。 朱天秀是双堰街道居民,如今她已是在茶场务工三年多的老员工了。“茶场包吃包住,采茶时节平均一天能采五斤茶青,平时就在茶场当管护人员,家里还养了十多只鸡、三头牛,一年能挣上十万多元。”朱天秀对茶叶产业带来的实惠感到满意。 “山间的这一片清香,在经历萎凋、杀青、理条、烘干等多道工序后,能以最本真的味道勾住你的味蕾。”园区负责人宋勇说,公司如今还在茶山上建起了茶叶加工厂,日处理茶青加工20000吨,每年为省内21家茶企代销名优茶50吨以上,实现产值6000多万元。 作为社会资本参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典范,2022年,该园区获得贵州省首张茶园林业碳票。至此,贵州织金也成为继福建三明后全国第二个茶园林业碳票诞生地,这张碳票涉及茶园面积5773亩,辐射带动10个乡镇21个村发展茶叶种植,核定碳减排量6774.46吨。 “拿空气还能换钱,以前想都没想过。”凭借碳票作为授信抵押,2022年以来,蔡靖在织金县惠民村镇银行累计贷款300万元用于企业资金周转。 蔡靖介绍说,去年1月,乌蒙利民生态茶场获评贵州省水利厅命名的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这也是毕节市首个省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如今已吸引了包括贵州大学茶研究院在内的15家茶产业相关的科研院所近200人次前来交流学习。 近年来,织金县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大生态理念,以“茶类氨基酸之王”黄金芽为主导打造“茶山花海、果蔬四季、农旅民宿”生态产业,将茶产业培育成生态农业的支柱产业,用生态产业打造山地康养景观,强化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村生活体验、民族文化风情展示等新型功能,以“农文旅一体”发展模式全力助推生态产业化,全面拓宽群众增收渠道,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 郁郁葱葱的枇杷林。王春府摄 荒土坡长出“黄金果” 目前,织金县自强乡山口村的五星枇杷进入采摘季。成片的枇杷林里,挂满枝头的枇杷果子在阳光的照耀下更显金黄,散发出令人陶醉的果香。林下,三五成群采摘枇杷的果农及呼朋唤友前来体验采摘乐趣的游客让原本沉寂的山野变得热闹起来。 “我们的‘五星枇杷’已经发展到1500多亩,每年能为当地群众创造400余万元的年产值。”自强乡党委书记陈峤告诉笔者,每年5月中旬至6月初是当地枇杷的黄金采摘期,随着大量游客的到来,在解决枇杷销路的同时也带火了乡村旅游。 自强乡山口村位于乌江源百里画廊上游纳界河畔,倒锅式的地形地貌涵盖不住水土,土地越垦越荒。近年来,自强乡因地制宜发展既涵养水源又能产生经济效益的枇杷种植产业,走出了一条山区特色种植的“生态致富”路。 “在政府的指导下,科学的管护方法让我们山口村的枇杷都能长到鸡蛋大小。”当地农户刘庆红家种植了20亩枇杷,目前挂果的达14亩。“一亩地平均32棵树,平均每棵树能产80斤左右,按批发价6元一斤计算,14亩枇杷产值可达22万元,我家还养了15箱蜜蜂,每年能卖15000元左右,20斤左右的枇杷花茶能卖600元。”刘庆红精准地算着经济账。 乌江源百里画廊东风湖畔,如巨斧劈开的峭壁傲然挺立。织金县大平乡蜂糖李示范种植基地里,青翠的蜂糖李挂满枝头。 “去年,我们的蜂糖李因为个大味甜价格达到40至50元一斤,发展林下种植蔬菜,我们在合作社务工每天还能拿到120元工资。”大平乡岩脚村村民王祥飞说。 为了充分利用初具规模的上万亩蜂糖李林地,大平乡因地制宜制定了“蜂糖李+白菜+南瓜+辣椒”的林菜“1+3”种植规划,通过复合种植模式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一片土地四份收获”的立体收益。 为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17年以来,大平乡秉承产业致富的理念,退耕还林种植蜂糖李4041亩,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种植蜂糖李2500亩、2018年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种植蜂糖李1500亩。 同时,为实现规模化发展,实现产业致富目标,大平乡为当地群众免费提供树苗,带动农户种植蜂糖李4000余亩,目前,该乡蜂糖李种植面积达12000余亩。 枇杷种植基地一角。王春府摄 食用菌撑开“致富伞” 5月14日,织金县板桥镇寒坡岭林场随山势绵延起伏的成片林地在雨后云雾的笼罩下仿似披上一层薄纱若隐若现,朦朦胧胧有如仙境。进入林地,脚下松针如棉,枝头鸟声啁啾,清新空气沁人心脾,让人顿觉神清气爽。放眼望去,一垄垄黑色的竹荪种植棚在林地间蜿蜒游走。 “这片林场同友华林场、3356工程、退耕还林及周边的公益林相连,1.5万余亩的林海组成一道天然的绿色屏障。”板桥镇林业站负责人熊恩禄指着林子饶有兴致地说。如今的板桥镇,森林覆盖率从过往的不足30%跃升到68.7%,生态恶化得到有效遏制,处处呈现山清水秀美景。 守着万亩林海,单凭传统产业结构不能让群众得实惠,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稳步推进“绿色革命”,有的放矢发展富民产业势在必行。 有的放矢发展“绿色”产业,织金县三塘镇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在绿水青山间有力有序推进的林下食用菌产业异军突起。 “三塘镇林地宽广、土地肥沃,林下的土质都是腐殖土,加之夏无酷暑、冬无严寒,于是该镇抓住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大力发展林下经济,致力于拓展山地林下种植空间,挖掘林地资源潜力,把平菇、木耳等食用菌作为林下食用菌主导产业,让林业和食用菌产业实现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实现‘以林养菌,以菌促林’的生态效应,让闲置的林地变成群众的致富地。”三塘镇副镇长龙洪印表示。 时下,三塘镇林下千亩食用菌示范基地大棚内菌香四溢。一排排菌棒摆放得整整齐齐,一簇簇平菇从菌棒两端破袋而出,鲜嫩肥硕,长势喜人。 山水如画的乌江源百里画廊上游纳界河畔。王春府摄 “林下食用菌基地有示范林地2000亩,生产车间1个,年产菌种1400万棒。有林下大棚600栋,种植平菇1100亩,林下还种植了赤松茸500亩、木耳200亩,气温好的时候,可采菇8000斤-10000斤左右,每天有务工人员约60人。”贵州织源联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管理人员周述清说,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充分发挥林地的最大价值,还能解决当地的剩余劳动力,有效解决村民就近就业问题,并让务工群众学到一技之长。 因地制宜,因地出特。近年来,织金县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依托辖区内丰富的生态资源及独特气候条件,大力发展食用菌特色产业。先后实现了规模扩张、产业升级、延伸产业链“三级跳”,不断在建链、补链、延链、强链方面下足功夫,推动食用菌产业提质增效,探索出了一条食用菌产业发展新路。(王春府、张云航)
|